9I果冻制作厂

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纪念文集

纪念文集

杭州养老新范式——股权慈善信托激活财富向善力量

2025-08-26     人阅读


本报记者? ?赵晓明

8月15日,在浙江省德润公益基金会主办的杭州市股权慈善信托试点交流会上,慈善信托委托人车玥发起设立的“昆仑信托·承心善家·善家养老股权慈善信托”正式落地,这是全国首单以养老为主题的股权慈善信托,标志着养老金融与股权慈善信托的跨界融合迈出关键一步。

从政策破冰到模式创新,从个人实践到社会协同,慈善信托正在重塑社会财富的分配逻辑,为共同富裕背景下的第叁次分配注入新动能。

政策破冰:

非现金类慈善信托登记路径明确

年轻时,车玥对养老的直观印象是姥姥姥爷的幸福退休生活。后来,目睹姥姥姥爷从生活自理到失能的过程,车玥不断思考:“我以后如何养老?”

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024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1亿人。

如何让社会资本特别是沉睡的股权资源进入慈善领域,助力养老事业发展?杭州的制度创新提供了破题思路。

2025年6月,杭州市民政局、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联合发布《对于做好股权慈善信托登记试点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确股权慈善信托财产登记路径,建立“协议签署—备案—股权标识”的完整流程。

“此前,由于股权等非现金资产缺乏明确登记机制,其作为慈善信托财产的合法性与独立性难以保障,制约了社会财富向公益领域的转化,这也是非现金类慈善信托的核心痛点。”杭州市民政局慈善事业促进处负责人介绍,杭州市通过工商登记系统公开标注慈善属性,实现财产独立、权属可溯、运行透明,为全国探索非现金类慈善信托财产登记提供了制度范本。

“这不是简单的流程优化,而是为股权慈善信托安上了‘身份证’。”杭州市民政局慈善事业促进处负责人说。作为全国慈善信托的“先行者”,杭州早已打下了扎实基础:全国备案规模最大的信托、首单不动产慈善信托、“穿透开票”制度创新均诞生于此。

截至2025年8月,杭州慈善信托备案规模近18亿元,惠及200余万人,这些实践为股权慈善信托的落地培育了肥沃土壤。

中华慈善总会家风传承与慈善信托委员会总干事傅昌波认为,慈善信托已成为助力第叁次分配的重要工具。杭州市通过股权慈善信托的探索,为高净值人群参与慈善事业提供了制度保障,拓展了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这种转变的深层意义在于,将分散的社会财富转化为系统性的公共资源,为第叁次分配提供了稳定的制度载体。”傅昌波说。

如今,养老股权慈善信托设立,把资源聚焦养老领域,将慈善资金精准投入到社会的迫切需求中。慈善信托跨越代际,成为家族价值观与社会责任的传承载体。

模式创新:

个人保障与社会反哺的双向赋能

8月8日,“昆仑信托·承心善家·善家养老股权慈善信托”在杭州市民政局完成备案,8月15日正式发布。这单养老主题股权慈善信托以“有限合伙份额+现金”形式设立,创新性地将养老服务信托与股权慈善信托相结合,为养老事业注入了制度创新的力量。

目睹姥姥姥爷高龄失能的情况后,没有子女的车玥深感,养老不仅需要经济支撑,更需要一个不退场的“终身责任人”,在医疗决策、突发危机、尊严维护等方面持续对个人进行保障。

在车玥的设想中,养老服务信托便是一个合适的“终身责任人”:它是照护执行者,按预设的指令为委托人安排养老社区,实施医疗方案;它是资金监护人,确保专款专用,防止欺诈、挪用;它是委托人失智时的发言人,当委托人失去判断力时,代其发出有尊严的声音……

为此,车玥设立“善家养老股权慈善信托”,以“信托+法律文件”锁定医疗、照护与尊严,并承诺把养老服务信托剩余资金及公司分红全部注入慈善信托,帮助更多困境老人,让“幸福的财富”循环传递。

该单慈善信托的慈善顾问代表崔雅琼认为,养老服务信托+养老股权慈善信托的精妙之处在于实现了“一人信托、双重效能”:通过信托制度的设计,个人财富在满足自我养老的同时,转化为推动公共养老服务的社会资源,体现了以制度托举养老、以慈善回应民生的独特价值。

从个人维度看,通过信托制度,个人财富被转化为涵盖医疗、照护的终身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信托为车玥提供了长期资金安排与服务保障,实现了未雨绸缪的养老规划。

从社会维度看,股权慈善信托将公司股权及分红注入公益资金池,形成持续稳定的养老公益资源。与一次性捐赠不同,股权慈善信托随公司发展的增值效应与分红机制,让慈善资金“活”了起来。

“股权分红形成的资金池,能为养老事业发展提供长效支持。”崔雅琼解释道,这种“长流水”模式,破解了传统公益项目“钱花完就结束”的局限。

昆仑信托代表余超榆说:“受益于杭州的政策,我们通过工商系统公开标识信托财产的慈善属性,实现了与固有财产的彻底隔离,有效避免了未来可能产生的权属纠纷。”这种隔离机制不仅保障了资产安全,更增强了社会信任——公众可通过工商系统追溯权属,监督资金流向,让每一分善款都透明可查。

这种创新模式的价值,远超出单一案例本身。从财富逻辑看,它打破了“财富即个人占有”的传统认知,让财富成为连接个人与社会的纽带。车玥将剩余资产与公司分红全部注入信托的承诺,正是这种逻辑的生动体现:财富不再是终点,而是传递善意的桥梁。

从社会治理看,它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养老提供了新范式。政府负责制度搭建,市场提供专业管理(如昆仑信托的受托服务),社会力量通过慈善信托补充资源,叁者自成闭环。

未来展望:

从地方样本迈向治理范式

首单养老股权慈善信托的落地,看似是一次地方创新,实则折射出中国慈善事业与社会治理的深层变革。它的价值,不仅在于破解养老困局,更在于为财富分配、社会协同提供了可推广的制度经验。

浙江省德润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郑元英认为,与传统捐赠相比,养老股权慈善信托具有显着优势。一是资金持续性。通过股权分红形成长期资金流,避免“一次性热情”难以持续的问题。二是财富增值性。股权随公司发展而增长,慈善资金池随之扩大,形成“财富与公益共成长”。叁是社会公平性。公开透明的登记和信息披露制度,保障社会公众对慈善运作的信任。

在中国慈善联合会慈善信托委员会荣誉顾问高传捷看来,养老股权慈善信托为社会财富转化提供了“高效通道”。共同富裕的实现,既需要初次分配的效率、再分配的公平,更需要第叁次分配的补充。股权慈善信托通过金融工具创新,让高净值人群的财富在保值增值中自然流向公益领域。

“养老股权慈善信托不是简单的捐款,更是金融制度创新,还是社会信任的体现。通过这种模式,个人财富与社会责任得以紧密结合,不仅为委托人提供长效的财富规划与养老保障,也为社会公共服务注入了新力量。”高传捷说,慈善信托的价值在于回应人们的情感需求与价值追求,让“家”的理念与“善”的精神深度融合。

当车玥的“幸福财富”开始流转,当更多人效仿这种“个人保障+社会反哺”的模式,社会的善意与智慧便汇聚成洪流,让每个老人安享晚年,让每笔财富绽放社会价值。这,正是股权慈善信托为中国式现代化写下的生动注脚。

来源:中国社会报


返回首页
扫二维码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