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8 人阅读
本报记者? 赵晓明
炎炎夏日,江苏省常熟市常客隆超市海虞卖场内却透着几分清爽。琴川街道低保对象沉海英(化名)在慈善超市专区前驻足良久,打量着货架上的商品,最终在两桶食用油前停下——她仔细比对瓶身上的保质期,将生产日期更新鲜的那桶小心翼翼地放入购物车。
这个看似与普通顾客别无二致的购物场景,在常熟市却有着特殊的意义:每人每月80元的慈善购物券,正像一缕缕微光,悄然照亮3000多个困难家庭的日常生活。
“米面油盐这些过日子的东西,都能用购物券买,家里吃饭的基本物资再也不用犯愁了。”沉海英摩挲着手中的慈善购物券,声音虽低沉,却裹着藏不住的感激。
融入生活,让慈善触手可及
“慈善超市要真正实现精准帮扶、落地生根,扎实的运营支撑是绕不开的关键。”常熟市慈善总会负责人说。
常熟市民政局与市慈善总会选择与本土连锁爱心公司常客隆超市合作,将43家门店转化为慈善帮扶的前沿阵地。这个看似简单的决策背后,藏着“让慈善走出高墙、走进生活”的深层考量。
常客隆,这家深耕常熟数十年的大型连锁超市,不仅带着本土公司特有的爱心与责任感,更有着经过市场检验的资质与专业管理能力。常熟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依托常客隆成熟的采购体系、覆盖城乡的高效物流网络、星罗棋布的网点优势,将慈善资源精准注入城乡生活的脉络里。
在常客隆超市海虞卖场店,记者一眼就看到了慈善超市专区:醒目的红色标识在货架间格外亮眼,大米、食用油、牛奶、洗衣液等生活必需品整齐码放,从食品到日用品一应俱全,方便群众根据需求选购。
“慈善超市专区从最初的一家试点店,慢慢扩展到如今的43家店,实现了全市覆盖。目前,全市低保对象、低保边缘重病困难救助对象、散居特困供养人员、低收入家庭人员等困难群众,都能凭着每人每月80元的爱心购物券,在家门口的超市里轻松买到生活所需。”常熟市慈善总会负责人说。
“常客隆超市离我家就隔两条街,东西又齐全,平时买菜顺道就能把需要的东西买了,真是贴心。”家住董浜镇智林村的王淑珍提起慈善超市,语气里满是认可。王淑珍的丈夫因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婆婆体弱需要常年照料,女儿的学费更是压在心头的重担。每月全家4口人共320元的慈善超市券,成了她为家人购置生活用品时的坚实支撑。
“这券看着不起眼,却实实在在减轻了我们一家人的负担。”王淑珍轻声说。
精准对接,让暖意直抵心田
走进常熟市任何一家常客隆超市的慈善超市专区,那些藏在细节里的用心,总能不经意间打动人心。
常客隆超市在慈善专区的商品规划上花了不少心思:低糖食品、高钙牛奶等适合老年人的商品被摆放在显眼的位置,方便银发群体取用;米面油等基础物资常年保持充足库存,从不会让群众空手而归;商品品类跟着季节调整,冬天多备些保暖用品,夏天增加解暑物资,处处透着“想群众所想”的细致。
“我们每月都会统计慈善超市券的兑换情况,哪个片区的群众爱买什么、哪种商品需求大,都摸得一清二楚,这样才能确保物资供应和群众需求精准对接。群众持慈善超市券在专区消费,还能享受九折优惠。”常客隆超市负责人介绍,“现在,慈善超市券能买的商品越来越多了,除了烟酒之外,所有生活必需品都能覆盖。”
这份精准,深层次满足了困难群体对自主选择权和“需求被看见”的渴望。
对此,海虞镇福山村的朱友良深有体会。朱友良每天在两张病床间穿梭,照顾95岁瘫痪在床的母亲和90岁的姑妈朱保云。这位朴实的农家汉子,用双肩扛起了两位老人的晚年生活。“需要的商品自己选,母亲和姑妈爱吃的挂面、鸡蛋、橄榄菜、芝麻糊都能买,心里踏实。”在常客隆慈善超市专区,朱友良说。
“这看似寻常的购物过程,赋予了帮扶非同寻常的意义,当困难群众也能像其他顾客一样挑选自己需要的商品时,慈善便超越了物质层面,传递着平等的关怀与尊重。”常熟市慈善总会负责人说。
温情延伸,让爱心流动不息
如今,慈善超市成为激活社区互助能量的枢纽,将关怀的触角延伸到常熟市的每一个角落。
在常客隆超市里,店员们早已熟悉那些持慈善超市券的顾客:遇到视力不佳的老人,会主动上前介绍商品情况;碰到行动不便的顾客,会帮忙挑选合适的物品……
这份温暖,通过社区工作者的脚步,从超市货架延伸到了千家万户。
雨后的一个下午,碧溪街道聚鑫苑七区26号的门被轻轻叩响。志愿者瞿月芬拎着袋子,里面是用慈善超市券买的牛奶和苏打饼干,这是给年过八旬的独居老人薛阿婆的。薛阿婆视力不好,腿脚也不利索,出门购物成了难事。瞿月芬把老人的需求记在心里,每次慈善超市券发下来,总会抽时间帮阿婆兑好东西送上门。
“小瞿啊,就跟自家闺女一样贴心!”薛阿婆接过袋子,枯瘦的手紧紧拉住瞿月芬,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了灿烂的笑容。
在梅李镇梅南村,社区工作人员的身影也常常出现在陈阿婆家。他们送慈善超市券上门,陪老人唠唠家常,问问有没有什么难事儿需要帮忙。
“现在用券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多,政府和慈善总会把我们的事儿放在心上!”陈阿婆拉着工作人员的手,眼里映着满满的感动。
就这样,一张小小的慈善超市券,成了连接社区、传递关怀的温情纽带。
每到慈善超市券发放的日子,各村(社区)的社工、志愿者纷纷行动起来,挨家挨户把慈善超市券送到困难群众手中。发券的同时,他们总会借着入户的机会问问近况,动态了解大家的急难愁盼。
截至2025年7月底,常熟市慈善总会累计发放慈善超市券总价值1100多万元,惠及困难群众超13万人次。
“慈善事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得打破传统路径的依赖。”常熟市慈善总会负责人说,“我们以市场化方式运作慈善超市,不仅为数千个家庭送去了持久的温暖,更汇聚起这座城市向善而行的磅礴力量。”
一张价值80元的纸券,连接的不只是货架上的柴米油盐,更是社会关爱的涓涓细流,也在寻常巷陌间搭建起一座座传递邻里温情、激发社区互助的“连心桥”。这正是善美常熟画卷中一条可感、可及、可持续的精准帮扶路径,织就一张以慈善超市为支点、社区慈善为延伸的立体帮扶网络,让慈善超市的温暖流淌得更深、更远,绘就这座城市的文明底色。
来源:中国社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