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4 人阅读
在荔湾花地社区,一个名叫“星梦面包坊”的迷你集装箱小店吸引了不少街坊前来光顾,29岁的小梁正热情地向街坊们介绍自己新鲜出炉的提拉米苏。谁也想象不到,这位面带甜美笑容、热情待人的老板,竟是一位心智障碍青年。
“我最喜欢烘焙了,希望有更多跟自己一样的残疾人也能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小梁笑道。得益于第十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星光闪耀计划的支持,这个“特别”的面包坊圆了“心青年”小梁的“烘焙梦”……
在广州,不但“心青年”能拥有一个稳定且自己能喜欢的事业,常被拒绝的先心患儿也能够勇敢进行康复训练、认知症长者得到了照护、心智障碍者还可以参加就业培训……十年公益创投,广州改变了很多,公益“温度”不断提升。
公益“温度”:小众儿童也受到关注
近年来,随着一批批公益创投项目落地广州,一批姿态各异却富有生命力的“政府+公司+社会组织”民间慈善实践遍地开花,据统计,自2014年5月广州市举办第一届公益创投活动至今,十年来,广州公益创投活动投入了1.96亿元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了1328个民生服务项目,引导、撬动约1.45亿元社会爱心资金参与合作,开展了上万场次服务活动,其中为老服务类项目423个、助残服务类项目201个、救助帮困类项目113个、青少年或儿童福利与未成年人保护类项目247个、社区治理类项目302个,一连串数据的背后,是一座城市不断升腾的公益“温度”。
?“我们很小众,但今天,正因为有你们,才让‘跟同龄人一样享受运动的快乐’对我们来说不再遥远”……瘦弱,平衡能力差,容易受伤……因为先心病,像小白一样的先心患儿常被婉拒或因恐惧参与运动而错失了许多快乐,这样的苦恼与焦虑不仅折磨着患儿更折磨着他们的家庭,但今年,这些焦虑在“守护童心·阳光相伴”先心患儿关爱健康项目的帮助下悄然发生了改变。
为有效帮助先心病患儿术后康复,提升身体机能,广州市同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动多方组织先后开展先心病患儿术后康复训练夏令营、疾病宣教课堂与实地家访等系列服务,不仅为患儿家长提供宣传科普,还进一步打破了患儿及家长对疾病的恐惧和心理障碍,同时调整营养及术后康复的方式,让先心患儿能够在有效的康复训练中恢复健康。
在先心病患儿术后康复训练夏令营,每天孩子们都精神抖擞,早早地来到训练场,佩戴好心率手环等准备,开启一天的学习和锻炼。
“我们比谁都希望,这些生病的孩子们,可以鼓起勇气、好好生活下去。有了公益创投的支持,孩子们能获得长期专业的康复训练,重新找回了成长的信心,家长的心理压力也有所减轻。”
专业“厚度”:认知症患者得到照护
上午10点,认知症专区课室不时传来阵阵爽朗的笑声,这是在认知症照护中心里最为常见的一幕。73岁的冯姨一边画画,一边跟护理员开心互动,不一会儿便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然而几个月前,冯姨的沉默寡言却叫儿女愁上心头。
“确诊精神分裂症后,母亲就不爱说话了。”自从患上认知症,冯姨不再爱说话,也不愿意跟家人沟通,每天总是坐在房间里,神情呆滞。直到今年3月,冯姨成为了广州市越秀区孝慈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后,情况才有了转机。
针对冯姨认知症的发展情况,广州市越秀区孝慈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她定制了个性化认知训练计划和多元化的认知训练项目,冯姨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看着老人逐渐从失落的状态中走出来,重新变得开朗活跃,我们很开心。”广州市越秀区孝慈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说道。
早在4年前,广州市越秀区孝慈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便在广州市公益创投活动的资金支持下开始探索认知症长者的综合照护之道。从第七届的科普到第十届的巩固提升,其公益创投项目正不断延展、巩固认知症的推广度,并提炼出更具实践性和实操性的实用模具,让更多人关注并参与脑健康。
“耆智学堂”“养护管家”“红山经验”“黄手环行动”......为探索破解大城市养老难题的解题思路,广州市公益创投十年来不断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并加大投入力度、持续提供“广州方案”,不断积淀专业“厚度”。据了解,第十届广州市公益创投活动在为老服务类项目投入781万,与此同时,通过“拔节计划”及“1+3+狈”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高质量发展系列研讨会,不断为社会组织充电赋能。
服务“高度”:让残障群体融入社会
9月19日,第十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助残”主题研讨会召开。“一个项目要以就业为结果,要给到同学、家长、公司和社会相信这是真的,这时就业和融合才是真命题。”广州市心友心智障碍者服务协会负责人区永强在会议上提出。
早在7年前,广州市心友心智障碍者服务协会便开始探索残疾人融合就业的第叁条路,在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的支持下,心友会与华润万家以项目为契机,不断开发真实的社会岗位,推出融合性的运动康复训练,筑牢兜底保障加密层,将短期培训看不到的效果,通过长期恒常服务,充分体现社会组织联合公司开展活动的厚度、程度及温度。
“很多障碍不是不能突破的,一期不行就两期,半年不行就一年,关键的点是不要一到期或觉得不行就停下了融合训练的脚步。”
在第十届公益创投活动中,广州市心友心智障碍者服务协会更是在广东岭南现代技师学院落地了职业培训班,项目得到了叁棵柚的支持。这是全国第一个面向心智障碍青年的正规全日制学历,毕业后可以拿到高技学院的毕业证,相当于大专学历。
在心友会推动下,更多接触了社会的心智障碍青年走出了荒原,开始把握住自己的命运。仅华润万家便有11名心智障碍青年在实际岗位中工作,多名已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有的则是长期计时,培训达标后实习转正,心智障碍者就业率悄然突破4%,而且不断提高。
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十年来,在这一领域便投入超过千万元,孵化了一系列品牌公益项目。而今年,第十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更是投入超叁百万元,资助了26个助残服务公益项目落地。
幸福“宽度”:搭建困难群众救助平台
“是在这里签字吧?这么多东西都是送给我的?太感动了。”年近50岁的陈明(化名)接过探访小组送上的物资后连声表达谢意,为了赶上这次的实地回访活动,陈明特地跟同事调了一天班,还理了新发型,穿着白色长袖衬衫的他显得格外精神,经过了7个月的帮扶,陈明早已不见当初流浪露宿时的窘迫,这是第十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资助项目“锐变·流浪乞讨人员关爱行动”服务成效的缩影。
近年来,随着公益创投项目的深入开展,广州正不断拓宽民生幸福的“宽度”,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为助力解决民生难题,广州以公益创投活动为契机,不断开展实施灵活就业支持、就业岗位直达、就业服务提质等行动,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地为就业困难群体实现稳定就业排忧解难,尽心守好每一道民生“保障线”。
广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20年起,广州市通过智慧科技赋能社会救助服务,创新打造“穗救易”服务品牌,搭建起集需求端、中枢端、服务端于一体的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安全网系统,并与广州市移动政务服务平台“穗好办”础笔笔、广东省移动政务服务平台“粤政易”础笔笔连通对接,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实现困难群众救助服务快速响应、及时处理。
“从社区转介服务到平台资源聚拢,‘穗救易’与‘穗好办’为解决民生难题开辟出了一条‘绿色通道’。同样,也为公益服务‘供需’双方搭建了很好的桥梁。”从被动到主动发现困难群众需求并利用大数据平台联动政府、慈善组织等多方力量,为困难群众提供“点单式”服务,穗救易平台的应用是广州市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延伸基层民生治理触角的一个缩影。
“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元的政社联动、社志联动、社企联动、社研联动,正在不断地丰富着广州公益创投的内涵与外延。”十年来,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在不断地发展、创新,如今参与公益创投的创投主体不再局限于广州,公益创投项目最高的资助金额增长至80万。
从“输血”到“造血”,十年来,广州社会组织公益创投用一系列“硬核”举措,寻找并有效回应社会痛点,让民生服务“不断线”,逐层深入扩大公益创投“朋友圈”,并逐步输出一套具有广州特色的“城市慈善”样本。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通讯员:李国全、黄慧斯
来源:大洋网